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·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“延迟满足”的实验。研究人员告诉十名参加实验的儿童,可以马上吃掉提供给他们的糖果,但如果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,那么还可以再得到一些糖果作为奖励。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了15分钟,才按铃让研究人员回来并得到了奖励。这个实验做了很久,在跟踪研究中,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小时候坚持时间久的孩子,长大以后的成就大过那些坚持时间短的孩子。
这个实验结果,似乎给了家长们一个信息,孩子小时候只要不立刻满足他的需求,那么长大了就会更有成就,出于这样一个对延迟满足实验简单地认识,家长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“延迟满足”。例如,当孩子想要吃零食时、想要买玩具时、想要出去玩时,家长们尽可能地推迟实现孩子的愿望。而这种在心理上推迟孩子满足感的实现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?家长们是否真正的考虑过?
在“爱和自由”教育中,有一个规则是“请等待”。内容是:“当你想要使用正在被他人使用的公共物品、玩具时,请你等待。”这个规则看上去,似乎和延迟满足大同小异,很多家长就直接把这个规则理解为延迟满足。
让我们先来看看“请等待”这个规则在什么时候使用。在一个公共环境中,如果你喜欢的或者是你需要的某个公共物品已经被他人使用了,那么,你就要等到他人使用结束后再使用。
在自由的环境里,孩子有根据自己的愿望做出选择的权利,所以,有的孩子会做出其他的选择,而有的孩子会做出等待的选择。
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选择,他们都会经历一个心理的过程。
首先,他们会获得一种在公共环境中的秩序感——那就是公共物品谁先得到谁先使用。这个规则给孩子心理上一个界限的感觉。其次,在孩子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被他人使用时,等待的过程,让他们在心里上经历着真实的时间感。再次,孩子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,加强了他们自我控制的心理力量,或者说,在那种等待的着急的情绪中,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种越来越清晰的认识,那就是尽管内心对有些事情的需求是刻不容缓的,但是现实和内心的感受是不同步的,在这个过程中,情绪起到了调节、舒缓的作用。
天童教育觉得,“延迟满足”的测试,是对一个心理形成后的结果的测试,而教育本身的特质在于心理形成的过程,如果我们用某个结果来作为教育的手段时,那么教育结果将是南辕北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