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幸福,是被允许做这3件“无用”的事

发布时间:2024-04-11 15:57:00

孩子的幸福,是被允许做这3件“无用”的事(图1)

“孩子每天都在玩,不爱看绘本,不愿意看科普知识,唐诗也不背可怎么办?”经常能听到家长烦恼孩子爱玩不爱读书,在父母看来,像玩耍一样耗费时间,没用的事有很多。可以说玩物丧志不对,但玩耍本身对孩子很有意义。今天,天童教育和大家今天一起聊聊,这些让家长头疼的这些对孩子来说“无用”的事。

1、过家家游戏

过家家是一件几乎在孩子的世界达成共识的,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玩过看过的游戏。即使你没玩过,也一定见过玩过这个游戏的同学。这种最原始的场景模拟互动游戏为什么那么让人着迷呢?回看网络世界,专门有一个类别描述这样的游戏——模拟经营类游戏。人为营造一个场景,所有人根据场景模拟互动,或者置身于场景之内进行模拟互动。这种游戏背后蕴含的道理来自于“经验教育”,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,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体验类的游戏。孩子对世界的好奇,对知识的渴望,天然地转化成了一种互动的欲望,这种欲望在过家家这种模拟游戏中得到了满足。孩子如果喜欢过家家,这是丰富体验完善性格的好时候,家长不要过度干预,要给予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和模仿力的空间。

孩子的幸福,是被允许做这3件“无用”的事(图2)

2、体验生活 参与劳动

家长们总以孩子太小为由,切断孩子体验生活的入口。可是对于孩子来说,成长不是突然发生,而是缓步前进,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。很多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四体不勤五谷不分,长大点后因为没有劳动的习惯,还是不会劳动,久而久之,当家长认为孩子到了该劳动的年纪,孩子却因为没有好习惯难以迈出第一步了。孩子需要从小养成体验生活,接触劳动的习惯,这是一个人重要的独立的过程。

3、抓握东西 亲身感受

希望孩子在互联网、电视等媒体上学习知识,在看《动物世界》感受全球的奇珍异草,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,这固然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育方式,不受时空限制,并且安全无忧。但是,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探索世界,感受生活也是非常关键的。孩子小时候,经常会用手触摸物体,抓握玩具,玩沙玩水。0-6岁的时候,孩子的感官在积极探索,这个阶段孩子的手指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,让孩子亲身体验室外,亲身参与比观看更重要。

诗人、演说家乔治·赫伯特在书中写道“童年是不可重来的,因此,我们应该在玩耍中慷慨地享受它。”对于孩子而言,那些我们看似无聊的事情,却蕴藏着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各种能力。